早期道教没有早晚功课。南北朝时,道教的宫观道士有“常朝仪”,《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》称,“四众三洞,可旦夕常行,所以谓之常朝”。常朝仪的核心部分是礼十方,同后来的早晚功课以诵念咒经诰为主不同。但以天天举行的形式而言,又是十分接近的。道教早晚课是道教徒日常修行的重要内容,通过诵经、念咒、礼拜等方式,表达对道的尊崇和对自身修行的追求。

早课内容
1、经典诵读
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:阐述“道”的本质,强调清静无为,通过遣欲澄心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。
《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》:劝人断除烦恼,消除业障,祈求平安。
《无上玉皇心印妙经》:涉及内丹修炼理论,倡导通过调和身心实现与道的契合。
2、咒语念诵
净心、净口、净身咒:净化身心,去除杂念与业障。
金光神咒:祈求神光护佑,抵御邪祟。
3、礼拜与忏悔
诸真宝诰:赞颂三清、四御等道教尊神,表达对神灵的敬意。
邱祖忏悔文:反省过往过错,祈求赦罪,发愿修行。
晚课内容
1、核心经典
《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》:以救度众生、超度亡魂为主题,强调慈悲与救赎。
《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》:引导修行者通过清净身心,脱离轮回,证得道果。
2、超度与祈福
斗姆宝诰:礼拜斗姆元君,祈求消灾解厄、护佑众生。
回向文:将诵经功德回向给众生,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。
意义与目的
早晚课不仅是宗教仪式,更是修行者自我约束、净化心灵的途径。通过诵经、礼拜,道教徒追求与道合真,同时祈求国泰民安、超度亡灵。其核心在于通过持续的修行,减少物欲与烦恼,回归内心的清静与安宁。